close

    “不能說有多節儉,但是不能浪費。”他是一個食堂里的“怪人”,吃飯的時候總是盯著別人的餐盤,要是剩了飯菜被他看到,你一定完蛋了。
    “怪人”叫蘇豐,今年65歲。見到他時,老人穿了一件白色T恤,運動短褲,白色帆布鞋,一頂太陽帽。帆布鞋有的地方磨破了,依舊刷得乾凈。
  看到有人浪費特別生氣
    前幾天,老人走到長春市北海路和會展大街交會處,直奔汽博會,突然一個車隊停在路邊,大家下車扔了垃圾後,三五成群走了。老人走過去仔細瞧,“八寶粥、麵包沒開封;礦泉水只喝了幾口;很多人的食物只吃幾口就扔了。”
    “我特別生氣,就算生活好了,也不能這麼糟蹋東西。”老人用袋子把沒打開包裝的食物裝了起來,直接來了報社,“這事情必須好好說說,怎麼可以這樣做!”老人越說越激動。
    後來,他把這些未開封的送給了一位熟人,“只要有用途,就比扔了強。”
  無法忍受球賽散場一地垃圾
    蘇豐老家在吉林市,小時候,父母教育他:吃飯要有規矩,不能一邊走路一邊吃,不能錯過飯點兒吃,吃要有吃樣兒,不能貪多。長大了,不管做什麼事,他都量力而行,掉在桌上的飯粒,撿起來吃了,削土豆皮只一層,衣服能穿就不買新的,“就說腳上這雙鞋子,我都穿了四五年了,破了,但刷乾凈了不影響穿。”
    老人拽拽鞋上的毛邊兒,小洞兒,“我出國去看人家的公共設施保護,沒有破壞,更沒有人浪費。”
    最讓老人無法忍受的是,看籃球比賽,散場後,一地垃圾,“這不是舉手之勞嗎?”
  走訪食堂 勸人愛惜糧食
   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到浪費是不對的,老人從2013年開始走訪機關食堂,電力系統食堂、省市機關食堂、大學食堂……一年多時間,不管是辦事還是跟門衛明說,食堂都進去了。“整碗的菜湯,整個的饅頭,整盤菜,不吃都扔掉的,大有人在。”
    看到這樣的事,他就走過去,很嚴肅地問:“為什麼要扔掉這些菜?”
    很多人被他問得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見對方沒了話,他又勸,“要愛惜糧食,現在國內的糧食不少都是進口,不能這麼浪費。”
    有人點頭稱是,有人不言語,有人一扭頭走開,可不管什麼反應,老人都照常說:“只要有一個人下次不浪費,就沒有白說。”
    因為他的監督,有些食堂的領導主動找老人聊天,跟他溝通,也每天跟就餐的同事說,“自助餐,能吃多少打多少,不要浪費。”
    “這些事情,就是需要大家上心做,總會一點點好起來,那時候,你就不覺得我怪了。”他笑著說。
    本報記者 金凱  (原標題:機關食堂光盤行動“義務監督員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z29fzty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